戴伟教授在演示“大象牙膏”实验。
戴伟教授在演示“震荡反应”实验
除了几乎白透了的头发和大胡子,戴伟(David G.Evans)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年近花甲的人。上午10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北京化工大学无机楼的办公室见到了戴伟教授。
在人生的前30多年里,戴伟一直按部就班地生活在英国,先从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到布里斯托大学做博士后,然后在埃克塞特大学任教,并未踏足过中国。
如今,戴伟说着一口流利得让人怀疑他是个“假外国人”的汉语,习惯了周末加班的“中国式”生活,痴迷于中国的文化、烹饪和啤酒,还成为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和化学科普专家……这种种“元素”在他的生活中碰撞组合,恰如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学的第一句汉语是“没有”
这一切要从1987年说起。
那年,戴伟第一次来到中国,受邀到南京参加一次国际性配位化学会议,会议结束后便到苏州、上海等地游览。当时的中国远没现在这般繁荣,即便在上海滩,街上跑的也还是票价几分几角钱的“巨龙车”,晚上6点后就再难找到营业的商店和饭店。“超市?没有。餐馆?没有。住宿?也没有房间……”戴伟说,他在中国学会的第一句汉语不是“你好”,而是“没有”。
尽管如此,戴伟还是对中国着了迷。在之后8年里,他每年都要来中国一次,每次来之前都会特意跟着磁带录音机学习汉语。“当时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很少,也没网络,只能自己学。”一到中国,戴伟就试着用学到的汉语去交流。
这期间的伦敦“年年如是”,依旧是老样子,而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却每每让戴伟感到惊喜,他在这里看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期盼着新的生活和体验。于是在1996年,他决定,到中国定居、工作。
“你疯了?”“你很勇敢!”戴伟的同事一脸不解,这位牛津大学博士、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教师、研究室主任及化学系教学委员会主席,为什么要跨越半个地球去“穷乡僻壤”工作?但戴伟坚信自己的选择,“几年之后,你来中国看我的时候就会明白”。
那年9月,戴伟正式成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虽然当时4个人挤在一间小办公室,实验设备也不够先进,有的实验药品甚至要等上个把月才能送到,但戴伟却乐在其中,做实验,带学生,搞产业化……他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应用化学系现代化学研究所教授段雪,共同开辟了层状及层柱结构材料研究领域。
“北化工的一大特色是将基础研究与产业化相结合,而在英国往往只是基础研究,很少有搞产业化的机会。”目前,戴伟所在的实验室有一个项目就是帮助牛津大学把某项研究转化为产品供给一家知名企业,并已在山东建立了小规模生产线。“如果没有我们,牛津就没法和这家企业合作。产业化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说完,戴伟补了一句,“不来中国才后悔”。
-
博识教育打造高科技玩教产品 "魔法积木"将课堂搬到客厅
聽 聽 聽 聽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玩具及教育设备展览会(下简称“中国玩具展” )将于10月20日开幕,在本届展览会上,博识教育将正式发布将积木搭建和AR技术融为一体的高科技玩教产品“魔法积木” 。2021-02-26 20:33:15
-
英考生“中毒”太深! 居然申请读魔法学校
英国一名高中学生非常痴迷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向英国大学和学院招生服务中心(UCAS)申请就读霍格沃兹魔法学校,遭到拒绝。这名姓名不详的学生向UCAS递交一份手写的申请,要求进哈利·波特的学校学习“魔杖学”专业。2021-02-26 15:21:13
-
暖爸蛋糕魔法 把女儿的童话变成现实(组图)
没做蛋糕之前,宋健是一名打工仔,他和妻子在沿海一带的工厂里做工,工资五千,生活平静。七年前,宋健的大女儿小雅出生,小雅活波可爱,为家里带来了许多欢乐。2021-02-26 15:46:24

-
车辆违停“双处罚”能否缓解停车难?
2021-02-26 08:38:39
-
大数据专业成新“热门”,你怎么看?
2021-02-26 09:55:14
-
【影巢周刊】沐浴在这美好的时光里
2021-02-26 09:55:14
-
美国人越来越喜欢中国的N个理由
2021-02-26 14:01:50
-
为什么小城市的物价比一线城市高?
2021-02-26 14:01:50